信息化时代智慧水务3.0:智能化—智慧化三阶段
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,智慧水务行业发展经历,大体分为自动化—智能化—智慧化三阶段。
智慧水务1.0:自动化阶段(初步发展)
以自动化控制为重点,着眼于仪表、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工艺优化与升级,实现数据采集与机器操控的自动化进程,释放了劳动力,提升了生产效率。
智慧水务2.0:智能化阶段(稳定发展)
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,相继搭建企业水务系统和数据库,实现水务行业的数据采集、信息互通、数字化应用等,打破工业化与信息化壁垒,初步形成城市水务系统与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。
智慧水务3.0:智慧化阶段(快速发展)
以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的综合应用为重点,将智慧化与水务深入融合,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、分析与处理,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,加速水务综合管理的精细化、动态化、协同化、高效化进程,全面提升水务综合治理能力。
2022年我国水利建设迎来全面提速,仅上半年水利项目投资规模就达到4000多亿元,其中,智慧水务市场投资预估在百亿元。基于多方驱动力推动,智慧水务正处于一个迅猛增长态势。
驱动因素一:政策方针引导,地区响应落实
2014年以来,国家相继出台《智慧水利总体方案》、《水利改革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》、《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》等政策支持智慧水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,政策导向经历了从“发展智能水务”到“发展智慧水务”再到“构建智慧水利体系”的变化。
同时,地方政府积极响应,循序渐进地推进智慧水务建设进程。其中,浙江重点在构建高效智慧水利网,北京加强排水设施的监测调控力度,河北推进县城智慧化水务进程。
驱动因素二:科技革新迅猛,强化市场竞争力
5G技术、AI、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创新发展,实现了数据信息的重塑和利用,激发传统水务行业新的发展活力,进一步推动了大中小水务企业的转型与升级。
驱动因素三:供排水需求增长,涉水设备市场广阔
随着人口比例的不断攀升,我国供排水需求持续增长。新管网扩张、老旧漏损管网修复、相关涉水设备维护等成为行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面对数量多、分布散、覆盖广的管网、泵站等设施与工程,要求水厂、水务部门和企业的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能跟上快速的发展。增加水务信息化智能终端设备数量、扩大数据检测范围以及增强软件系统的数据承载量和分析能力,对智慧水务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。